与家人聚餐时,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梁达松特意向家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多年前,梁达松的父亲在分家时向一名亲戚借钱购买耕牛,原本说好三年还清,但三年期满后没钱还。大年三十那天,父亲把耕牛拿去抵了债。梁达松问:“没有耕牛,咱家的田怎么办?”父亲回答:“以后再想办法,但说过的话要算数。”
“说过的话要算数。”父亲的话深深印刻在梁达松心中,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也是他扎根边疆、奉献一生的精神源泉。

喜爱阅读的梁达松
扎根边疆不食言
1935年,梁达松出生于广东省信宜县(今信宜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后,梁达松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就读于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
1957年,梁达松大学毕业,为报效祖国,他主动递交申请书,“希望分配到云南”。后来,梁达松被分配到永仁县初级中学(今永仁县第一中学)任教。当时学校条件很艰苦,教室里只有一块黑板和几张课桌,宿舍是5平方米的土坯房,只能容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书桌,连转身都困难。梁达松把床当板凳,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即便如此,梁达松也铁了心要扎根永仁,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永仁很需要我们这些外地教师,我是主动申请到云南来的。我不能食言。”
一句承诺,一生信守。在永仁县工作的36年间,梁达松至少有6次机会调动到待遇和条件更好的地方,但他难以割舍对这片热土的情感,选择留下来挥洒汗水,将一批批山里娃送出大山。
“没有梁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今年70岁的王文富是梁达松的学生,他记得,1977年恢复高考时,梁达松极力鼓励他报考,可王文富家庭贫困,无法提供复习条件。得知情况后,梁达松把王文富接到家里住,并为他辅导功课。最终,王文富如愿考上大学,毕业后也成为一名教师。
在永仁县,梁达松帮助学生的故事不胜枚举:一名学生买不起蚊帐,梁达松把被子和蚊帐搬到男生宿舍和他一起睡;一名家庭贫困学子打算辍学,梁达松不仅帮助该生申请助学金,还从每月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该生……点滴善举,滋润人心,勾勒出教书育人的师者典范。
老骥还要自奋蹄
1993年,梁达松光荣退休,他在发表退休感言时说:“人生易老事业嫩,老骥还要自奋蹄,得继续为永仁的教育事业作奉献。”
2012年,梁达松用自己的部分退休金设立“凤凰助学金”,奖励优秀毕业生,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我设此奖是为了鼓励学生更加奋发进取,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更好地报效祖国。”梁达松说。
为让更多学生受助,梁达松四处奔走,倡议社会人士捐款,经过不懈努力,他将“凤凰助学金”申请为公共账户,在云南永仁、楚雄、昆明,四川攀枝花以及广东广州等地宣传并发动爱心人士捐款。
截至2024年,“凤凰助学金”已募集资金310万余元,累计奖励资助永仁县第一中学188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奖(助)名额由最初的6名增至20名,人均奖(助)资金由2000元增至8000元。受助者之一,中和镇岔河村委会下橄榄村彝族女孩起泽莉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像梁老师一样的人,将爱心传递下去。”
“从不开口求人的梁老师为了募集资金四处奔走,实属不易,个中艰辛外人难以体会。”永仁县教育局教科室教师夏荔湘感慨道。2015年,梁达松身患重病后,依然坚持为“凤凰助学金”募集资金。即便躺在病床上,他也要为“凤凰助学金”获得者写颁奖词、撰写《凤凰奖学通讯》稿件。
每到毕业季,无论身在何处,梁达松都会专程赶回永仁县,亲手为学子们颁发奖金。“看到做公益的成效,我心中美滋滋的,真的尝到了苦中有乐的甜头。为他人做好事,成了我战胜病魔的一剂良药。”梁达松说。
父女接力传爱心
在梁达松的言传身教和德善品行影响下,他的3个女儿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共同帮助父亲兑现“为永仁的教育事业作奉献”的诺言。
从2013年起,梁达松的3个女儿每年都会为“凤凰助学金”捐款,12年来,全家人累计捐款64万元,单独出资5.7万元资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帮助优秀学生圆梦大学成为全家人的共同目标,就连9岁的外孙女也会对梁达松说:“外公,把你的奖金都捐给‘凤凰助学金’吧。”
“支持父母做喜欢的事就是最大的孝顺。”梁达松的二女儿梁丽敏表示,姐妹们已经决定,今后会继续把“凤凰助学金”办好,共同坚守父亲的承诺,传承父亲的爱心。梁家上下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着身边人,梁达松的大学同学卢玉彪是第一个给“凤凰助学金”捐款的爱心人士,他已连续捐款10年;梁达松的学生俞树英得知恩师在募集助学金,慷慨捐资1万元……
2017年,梁达松在自家设置了一间陈列室,将工作期间用过的物品、个人获得的奖品和荣誉证书尽数陈列,勉励后辈谨记“孝老和睦、诚实敬业、艰苦奋斗、勤俭刚毅”的家风。如今,梁家每年除夕都会举办“家庭春节联欢晚会”,在欢声笑语间培养家国情怀,传承好家风。梁达松还在线上搭建“好家风大家谈”交流平台,进一步弘扬好家风。
因贡献卓著,梁达松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等称号,其家庭获颁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