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深挖红色资源 赓续清廉血脉
发布时间:2025-05-30 09:36 来源:云南党史网

红色资源是廉洁文化的重要土壤,是传播和弘扬廉洁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结合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立足自身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助推廉洁文化建设,为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统筹

(一)把准正确政治方向。室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准确理解新时代廉洁文化深刻内涵,不断增强做好廉洁文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党史工作与廉洁文化结合起来,与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抓好编、研、阐等工作,充实廉洁文化资源供给,弘扬廉洁文化。

(二)找准切入口。深入挖掘党史资源中的廉洁文化,从党史书籍编写、革命遗址作用发挥、廉洁故事撰写等基础性工作入手,主动搭建交流平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推动传统廉洁文化与党史工作有机融合。创新传播手段,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廉洁文化覆盖面,增强廉洁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助推廉洁文化建设“走新”“走心”。

(三)凝聚多方力量。坚持开门办党史,与团省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动与省公安厅、省民宗委、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驻省委办公厅纪检监察组联合,建立健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史部门作用,深入挖掘云南党史人物廉洁故事,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提供精神滋养。

二、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激活廉洁文化活力

(一)滋养廉洁初心。加强党史作品编撰,注重将红色基因注入廉洁文化,编撰了《讲好“五个故事”》《红军长征过云南口述史料选编》《红军长征过云南历史人物》等书籍,重温革命先辈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仰征程,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白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从哪里来”“如何践行”,将初心根植于内心,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二)打造廉政教育平台。2020年以来,省委党史研究室每年利用1000万元补助资金对全省革命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东川树桔红军渡长征纪念馆、施滉故居等一批革命遗址得到修缮与保护。各地党史部门加强资料征集,丰富展陈内涵,融入廉洁文化,将其成为党员干部接受初心滋养、强化纪律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人民心中永远的“老州长”召存信纪念展中,一段段鲜活家风故事成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的生动教材。

(三)编写廉洁党史故事。把“红色经典”转化为“廉洁故事”,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众、不同需求,动员全省党史部门精干力量,深入挖掘云南党史上的廉洁故事,按照分层分类编辑了20余万字的《廉润初心——云南共产党员廉洁故事》一书,集中展现了云南党史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切实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可知、可感、可学、可行的廉洁党史故事中筑牢思想防线。

三、加强党史宣传,注重成果转化

(一)抓实“青年学习论坛”。紧扣学习主题,注重青年群体廉洁教育,与机关单位、科研院所、基层党史部门每年按季度联合举办“青年学习论坛”,2024年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主题活动,把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纳入2025年学习主题,引导广大青年话清廉、正风气、争实干,把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开展党史“七进”活动。主动挖掘、研究、阐释本地党史资源中廉洁文化,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一线,把开展党史“七进”活动与“云南廉洁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相结合,推动党史人物廉洁故事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形成“人人讲廉洁、处处受教育”的浓厚氛围。

(三)深化融媒传播效能。赓续党的革命传统与优良作风,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廉洁力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在《云南日报》“牢记总书记嘱托 讲好云南红色故事”专栏连载讲述“五个红色故事”,刊发了《同心同德 续写时代新篇——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在《中共云南党史网》刊载了《誓言:用生命来承诺》。以廉洁故事引领人,在“学习强国”平台刊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云南组织纪律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启示》。在“清风云南”公众号刊载的《清正为民的“生产书记”——阎红彦》《清风正气映忠诚——周保中》等故事,生动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先驱忠于党、不怕牺牲、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端和巧 供稿)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 技术运维: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