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党员干部需用好“三面镜子”
发布时间:2024-12-31 12:00 来源:云南党史网

作者:袁其海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为更好地履行职责,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党员干部要善于用好“显微镜”“望远镜”“平面镜”,从不同维度审视自我、洞察局势、反思行为,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与工作成效。

  以“显微镜”之精细,检视自身不足。“显微镜”能够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检视自我,精准发现存在的问题与瑕疵。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可能潜藏隐患,比如在与群众交流沟通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不耐烦情绪,或许就反映出了群众观念淡薄的问题。因此,党员干部要运用“显微镜”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以高度的自律和严谨的态度,进而深刻反思,及时纠正偏差,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同时,要用“显微镜”检视那些隐藏在人情往来背后的廉政风险,时刻保持对自身细节的高度关注,才能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凭“望远镜”之高远,把握时代大势。党员干部不能局限于眼前工作和利益,而应具备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借助“望远镜”眺望远方,洞察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找准方向,做出正确决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兴起,党员干部应敏锐意识到这些新兴产业的重要性,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人才;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开展老年人服务保障工作,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有以“望远镜”的视角把握时代大势,党员干部才能做到未雨绸缪,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借“平面镜”之真实,反思工作成效。“平面镜”所呈现的是最真实、最客观的影像,党员干部应以“平面镜”为参照,反思自己、检验自我。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往往容易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误区,而忽视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开展为民服务工作中,党员干部不能满足于工作的表面进度,而应通过“平面镜”进行反思,想一想工作是否能真正惠及广大群众、是否达到了改善民生的效果,真正确保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同时,党员干部要通过“平面镜”客观评价自我,通过与同事、同行的横向比较,以及与过去的纵向对比,清晰了解自己在业务能力、领导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进步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增强自身本领,提高业务水平,勇担时代重任。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 云南网 制作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