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誓言:用生命来承诺
发布时间:2024-10-12 17:04 来源:云南党史网

杨林兴    

在云南茶马古道源头的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树立着一块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上面记录着这样的誓言:

“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经历风雨沧桑。“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云南边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光辉历史,但它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为动员佤族头人赴京观礼,区长留下儿子作人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可是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的民族关系仍然异常复杂。由于历史上各统治阶级的压迫,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很深,少数民族中较先进民族和山区其他民族有隔阂,民族内部部落之间也有矛盾,有的地方还经常发生仇杀械斗。土司制度仍在起作用,即便是共产党建立了政权的地区,土司头人在民族中还有很大影响。

与越南、老挝、缅甸3国接壤的滇南普洱专区,国境线长达1400公里,有9个民族跨境而居。帝国主义利用办基督教在这里进行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逃到境外的国民党残部也派遣特务和武装残匪内外勾结,窜扰滇南边境。因此,普洱专区的民族工作成为当时云南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

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为了让全国各民族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疏通民族关系,中央决定从各民族中选派代表组成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

在选派代表的问题上,云南特别是普洱专区受到了中央和西南局的特别重视。在全国组织的41个民族159名代表中,有53名来自云南,占了l/3,而普洱专区的代表就达35人。

中共云南省委把组织少数民族赴京观礼作为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了艰苦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由于刚解放,各少数民族对党的方针政策还不了解,国民党残部力量还聚集在边境一带,造谣破坏;另一方面,由于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造成的民族隔阂还未消除,很多民族上层人士心存疑虑,不敢离开自己统治的地方。

澜沧县竹塘区区长龚国清和刘有兴去做地处中缅边境的西盟邦箐佤族头人拉勐的工作时,拉勐怀疑政府是用调虎离山之计算计他,便以佤族人不出远门为由拒绝。

龚国清和刘有兴多次上门开导,拉勐才松口说:“要我去可以,但要答应3个条件:一是刘有兴要陪同一起去;二是龚国清要用自己的一个儿子作为人质抵押;三是时间最多4个月,还要:1000斤盐巴、100件土布。”

尽管那时佤族地区还盛行杀人头祭祀的习俗,用儿子作人质非常危险,但龚国清为了完成好党交给的任务,还是答应了拉勐的条件。这样,拉勐终于答应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经过反复宣传动员,总算有部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被说服走出家门,走出深山。但还有少数头人自己不敢去,而是派自己的子女、亲属或亲信去。这样,在赴京代表中,由子代父的有6人,由侄代叔、伯的2人,由弟代兄的1人,由亲信代表的1人。

毛主席4次接见普洱专区各民族代表,并送给每人礼物

由于地处边疆,交通不便,加之代表们又老少不均,老的年过花甲,小的才13岁,结果普洱专区的少数民族代表冒着酷暑、躲过残匪骚扰赶到昆明时,已经是1950年9月下旬了。

9月29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派出最好的军用飞机和驾驶员,将这35位代表从昆明接到重庆,并于次日送抵北京。到北京后,他们又被早已等候的专车送到椅子胡同招待所。

代表们刚洗漱完毕,就接到通知:周总理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各民族代表团和中外来宾。普洱专区由拉勐、召存信、李保、苏里亚、黄窝梭等几位年岁较大的代表和随行人员出席宴会。

宴会上,代表们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敬酒。第一个敬酒的是召存信,第二个是拉勐。拉勐身着佤族服装,头戴红缨大毡帽。敬酒时毛主席问他:“你是什么民族?”翻译李晓村解说,是还有猎人头祭谷习俗的佤族。

10月1日,代表们被安排在天安门左边观礼台上。只见天安门广场上受检阅的陆海空三军阵容雄伟,工人、农民、学生队伍一队接着一队,文艺大军载歌载舞,“毛主席万岁”的嘹亮呼声此起彼伏……这种全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场面。让各族代表感动得热泪盈眶。

10月3日晚7时30分,各民族代表在怀仁堂向中央首长们献礼致敬。代表们相继将自己民族最珍贵的礼物捧着献给毛主席。轮到西南民族代表团时,傣族代表召存信、刀世勋、刀承宗、刀卉芳等献上了金伞、贝叶经、勐海沱茶、傣族妇女服饰,佤族头人拉勐敬献了三工代祖传的梭标,这些礼物现珍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

毛主席握住拉勐的手说:“听说你们民族有砍人头祭谷的习俗,可不可以不砍人头,用猴头来代替?拉勐回答说:“用猴头不行,用虎头倒可以,但老虎不好捉。”毛主席说:“这事由你们民族商量办吧。”

在京期间,普洱专区各民族代表4次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还给每位代表赠送了呢料制服、衬衣、皮鞋、袜子、毛巾、牙刷、口杯等物品。

11月22日,西南代表团在参观完天津、南京、上海后,回到重庆,受到了邓小平等同志的欢迎。邓小平致词说:“这次代表们到北京,看到了刚刚成立一周年、新的年轻的中国,也看到了老解放区一年来的成绩。这个成绩说明国家的力量比几千年来任何时候都不知道强大了多少倍。这个新的年轻的国家的力量表现在哪里呢?就表现在全国四亿七干五百万人民团结在毛主席周围,像一个人一样。这是各民族团结的力量,这是真正的力量……希望你们把看到的以及毛主席及各位首长的指示带回去,告诉各民族的同胞们,团结在毛主席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的周围。开始新的生活。”

代表李保对邓小平说:“我们拉祜人,祖祖辈辈不被看做人,没见过大官,没上过大桌子吃饭。现在我们能到北京拜见各族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还参观了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祖祖辈辈没有见过的东西我们见过了,没有吃过的东西我们吃过了,我们回去一定要把亲身经历告诉家乡的拉祜、阿佤人,要听共产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把家乡建设好,到时请您到家里做客!”

 剽牛喝咒水结盟誓,48位代表立碑签名

12月26日,普洱专区的代表返回家乡。次日,普洱专区第一次民族代表会议举行。来自15个县的26个兄弟民族(含支系,经民族识别实际是13个民族)的头人、首领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300余人欢聚一堂。

会上,各族代表争先恐后地发言,谈对新中国的认识,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对民族平等和当家做主人的认识——

“帝国主义、国民党蒋介石把我们弄在各个山头,互相不往来,互相看不起,相互残杀。现在共产党来了,太阳出在我们这里。民族不分大小,上上下下都是一个等级人。跟毛主席走,人多、热闹、有饭吃、有衣穿。跟蒋介石走,人少、黑暗、饿肚子、人会死。”

“以前我们只晓得中国人穿的、用的,只要是好的东西都是洋人造的,中国不会造毛呢,不会造枪弹,现在明白这是骗人的。赴京代表穿的毛呢就是中国造的。”

“回去后要多种杂粮、山药。”

“交公粮和以前不同了。现在交公粮是给解放军、人民政府工作同志吃,他们和我们都是一家人,每一件事大家可以出主意和共产党、人民政府商量。”

在会上,代表李保和拉勐提出:为了大家永远团结不变心,要举行剽牛、喝咒水,在剽牛场上立,一块大石碑,在石碑上写好誓言,刻上各民族代表的名字,以示不忘。以后谁要闹不团结,就要他赔出石碑重的银子。

经过讨论,大会主席团一致同意以佤族剽牛的方式来决定这次盟誓的成功与否。中共宁洱地委书记张钧说:“要立块民族团结碑是可以的,但要大家愿意,不搞强迫,谁愿意的,到时候谁就签名。”他还提议,把团结碑建在红场上。

1951年元旦,普洱红场召开了千人大会,举行隆重的剽牛盟誓仪式。由代表们推举出来的西盟佤族头人、赴京代表拉勐进行剽牛。按佤族的规矩,结盟发誓能否成功,要看他剽牛的结果如何。

仪式开始后,拉勐手握剽枪,口念咒词,绕着水牛来回地跳。咒词念毕,他看准水牛右肋巴血仓部位,用尽全身力气,猛然将剽枪刺入。水牛摇摇晃晃地向左方倒在地下。牛头向着预想的南方边疆的方位,剽口朝上(显示吉祥,朝下则为不吉利)。

拉勐高兴地拍手,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儿,站起来高喊:“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定了,团结会搞好。”这时,全场齐声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接着,拉勐将大红公鸡的头砍掉,让鸡血滴在一大碗酒里,代表们各自刺破大拇指将鲜血滴在鸡血酒里,深深地饮上一口,然后,庄严地进行宣誓。宣誓毕,48位自愿签名的代表,严肃地在民族团结誓词下面签上自己的名字(不识字的请别人代写)。

 签名后,傣族代表说:“我们要团结成一个糯米粑粑”;阿卡(哈尼族)代表说:“中国是一个碗,我们要团结成碗里的香油”;另一个代表指着地上的盆说:“盆不裂不会漏水,我们要团结得像盆一样不裂,帝国主义就钻不进来。”

当天,渴望团结的人们就把誓词雕刻在石碑上,树起了“民族团结誓词碑”。

坚守誓词,代表们付出了热血与生命

普洱专区第一次民族代表会议后,各县分别召开群众大会、头人会、区民族代表会。

为了开辟尚未建立人民政权的西盟佤山的民族工作,农历正月十五,澜沧中心县委到西盟召开“团结开街剽牛大会”。各族群众在木鼓声中剽了牛,喝了咒水,并在山头上立了一块咒石,表示今后佤族、汉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成一家人,像这块石头一样永不变心。

参加赴京观礼团的各民族代表恪守誓言。用现身说法宣传民族政策,并用自身行动带领各族群众树立爱国思想,消除民族隔阂,有的甚至献出了热血和生命。

西双版纳的召存信深明大义,为逃亡在外的原西双版纳宣慰司署的代理宣慰使刀栋庭的回归祖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澜沧县的岩火龙参加代表团时顶替的是父亲——阿佤山中课头人岩顶。回来后,岩火龙积极到周围寨子宣传。告诉阿佤人民要永远听毛主席的话。1951年5月,国民党李弥残部窜犯澜沧、沧源、耿马等县,想拉拢岩火龙,叫他去台湾参观,被严词拒绝。岩火龙的父亲惧怕敌人。敌人又逼他去参加土匪召开的会议。岩火龙规劝父亲说,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一定会战胜帝国主义,消灭一切匪特。何必为他们殉葬?但一次次的劝告都无济于事。连自己的父亲都劝不过来。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关爱自己的各级领导呢?9月2日,岩火龙穿戴上毛主席送给他的毛呢衣服、帽子、皮鞋。盖上毛主席赠送的棉被,掏出手枪饮弹自尽。用19岁的年轻生命表达了对党的深切感情和团结对敌的决心。

李保回到澜沧后。利用自己在当地群众中的威望,要求群众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建设好祖国。1951年1月中旬,国民党残部侵占西盟后,他来不及撤走,被敌人抓到,威胁他供出我方情况,逼他投降。被捆绑着的李保大骂敌人:“我骄傲能活到71岁,能活到新中国民族平等的毛主席时代。我见到毛主席和中央首长,只有他们热爱我们各民族,关心我们各民族。也只有毛主席、共产党会帮助我们各民族过好日子。我还看到我们国家的工厂,我们已经能造飞机、大炮和各种武器。我也看到了祖国强大的陆、海、空军,根本不怕帝国主义,你们算什么?你们瞧着吧。”凶残的敌人眼见威逼不成,残忍地把他杀害了。

李扎迫虽年已80岁,但还经常佩带着卡宾枪和弹带,保卫自己的家乡。1951年6月,国民党残部窜入卡佤山,曾几次无耻威逼诱惑,都被他大骂拒绝。后来敌人9次进攻木嘎,他组织拉祜族民兵配合解放军将敌人击溃。10月,他去世时,病榻前还挂着毛主席像,惦记着抗美援朝的事。

正是这些民族精英舍生忘死地捍卫民族团结,使边疆各族群众逐步相信了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也正是由于各民族团结,各种反动势力在边疆始终无机可乘。

据统计,1950年至1952年的剿匪斗争中,各族干部群众支持普洱边防区人民解放军部队,英勇作战达250余次,歼灭境内外残匪36股,共1万多人,为祖国西南边陲的国防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民族团结誓词碑”依然屹立,云南边疆各族人民恪守着碑上的誓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边防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杨林兴,为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 云南网 制作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