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民族团结的典范 —记民族英雄周保中将军致力民族团结事迹
发布时间:2024-01-24 10:11 来源:云南党史网

将军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周保中将军在他的一生中,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在他心中,民族团结,是我们国家的立本之基,是我们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本。周保中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历经艰辛,知道生活的艰难,同时他喜欢历史,熟读历史书籍。他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多个单一民族国家有过辉煌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单一民族人口少,居住条件地处偏远,一般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经不住自然灾害、瘟疫流行或是战争的洗礼,许多单一民族国家最终消亡了。

周保中将军认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5000年不断,经过了无数次战争洗礼,分分合合,经历了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朝代,最终成就为目前再次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其他三个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能得以延续至今,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中华56个民族的民族大团结(疆域宽阔,物质丰富,人口众多)。

周保中将军看到:几千年来,大理虽然地理环境优越,但同时交通也闭塞,经济落后,历史上民族战争纷争不断,各民族底层民众饱受战乱之苦。他知道,如果各民族再不团结,永远处于战乱之中,各族人民都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特别是对于抗日战争,他看到了日本人由于地理条件狭窄、资源匮乏和人多地少等因素限制,为了扩张,在数百年前,他们就窥视中国,把中国视为他们最好的寄生地。在他们进行了数百年的精心准备后,对我国进行了有备而来的侵略。而我们中国呢,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自视强大,到了清朝晚期,积贫积弱,病入膏肓。在强大的日寇面前,唯有56个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战胜日寇最终取得胜利。中国人56个民族,必须要民族团结。

团结民族力量坚持艰苦卓绝的抗战

在抗日战争期间,周保中将军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在他历任满州省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兼党委书记、东北抗日第二联军总指挥兼政委(第一路军为杨靖宇、第三路军为赵尚志指挥)、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八十八旅旅长、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兼政委期间,都十分注重加强各民族战士间的团结。

1932年4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决定,周保中到朝鲜族、满族为主的吉东地区组织领导义勇军进行抗日斗争。(当时的吉东地区是指吉林省东部牡丹江西岸、松花江右岸、乌苏里江左岸的宁安、东宁、密山、穆棱、勃利、桦川、方正、依兰、富锦、饶河、虎林、抚远、同江、绥滨等地区,现大部分属黑龙江省。)

1932年5月9日,周保中在宁安县城东花脸沟召集的朝鲜族群众抗日大会上,被当时李杜的吉林自卫军士兵误认为是日本探子,用绳索捆绑后押送到营部,后又被押送到旅部。在自卫军旅部被盘问两小时后,周保中将计就计,提出要见李杜将军,并说见到李杜后,什么都说,于是旅部又将他送往自卫部总指挥部军法处受审。

由于周保中一定要见李杜将军,于是他们请来了自卫军总指挥李杜将军。周保中面对李杜将军,面不改色,当面回答了李杜将军等提出的诸多问题,并自述了自己的生平。当李杜将军问及周保中对东北局势有何见解时,周保中从世界形势讲到国内形势和东北战局,对自卫军在民族团结和如何抗日救国方面提出了七点意见:一是要及时出击,迫使日寇撤退;二是整顿军纪,清洗坏兵,得到民众支持;三是要广泛发动民族群众,建立根据地;四是要有长期抗战思想,建立兵工厂、被服厂和医院;五是要进行游击战,避敌之强,攻敌之弱,不死守一地;六是要联合其他抗日军队,共同抗日;七是对国民党不能抱幻想,要靠自己的力量。

通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李杜将军对周保中关于战争和民族等问题的分析十分佩服,确信他不是日本探子,而是一位中华民族的有志之士,并邀请他留在军中作参谋。

1932年7月,在周保中的建议和协调下,由李杜自卫军、丁超护路军、王维林的各民族抗日救国军联合商议,成立了抗日联合军,由丁超任总司令,李杜、王维林任副总司令,周保中任总参谋长。

1932年8月,周保中离开了自卫军,被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总司令王维林聘为救国军总参议和总参谋长,并先后任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和前方总指挥。

由于当时形势复杂、严峻,四面是敌人,组建各路军十分艰难,条件也特别艰苦,抗联生活可以说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各路军的建立情况也不同,但周保中将军顾全大局,团结各民族兄弟,艰难地成功组建了东北抗联第二路军。

以周保中将军为总指挥的东北抗联第二路军,仍然是由多民族组成,主要由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白族等组成。他领导了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共5个军及姚振山的东北义勇军、王荫武的救世军。

由周保中将军教导出的民族英雄赵一曼、赵尚志,以及八女投江英烈等震撼山河泣鬼神的英雄人物冷云、杨贵珍、胡秀芝、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喜、王惠民;他的亲密战友金日成、崔庸健等,都是各民族团结抗日的杰出代表。

1942年8月1日东北抗联教导旅正式组建成立,即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第八十八旅(中国抗联称为抗联教导旅)。全旅共有官兵1000多人,其中苏籍官兵300多人,抗联部队700多人,都是由当时来自苏联、中国和朝鲜的不同民族兄弟组成。周保中任中国特别旅旅长,张寿任中国特别旅政委,金日成、王效明、许享植、柴世荣分别为各教导营营长,安吉、姜信泰、金策、季吉等为各教导营政委。

1945年日本投降后,抗联教导旅人员一分为二,朝鲜同志组成朝鲜工作团返回朝鲜,中国同志随苏军返回东北,患难与共14年的中朝战友就此分别。周保中将军与朝鲜族的金日成也建立了“以真诚的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为基础的同志关系、兄弟关系”。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东北党委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改名为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部设在长春,周保中任总司令兼政委,他团结各民族干部,相继任命了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吉林、延吉等地总指挥的人民自卫军负责人,并进行了扩军工作,其中半数是少数民族干部。到10月,东北人民自卫军编队人数已达7万多人。

1945年11月3日,党中央决定将东北军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为第一政委,罗荣恒为第二政委,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肖劲光为副司令,程子华为政委,从此,东北抗联结束了历史使命。

团结各民族建设好云南边疆

1945年12月27日,在岔路河召开的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周保中当选为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号召和带领吉林各民族群众为建立新东北新吉林而奋斗。

1949年12月17日,周保中将军服从党中央安排,率部南下云南。由于当时云南还未解放,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率部起义,卢不愿离开云南,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也已进驻昆明。鉴于形势考虑,中央决定,派陈赓率二野进驻云南,由陈赓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周保中任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实际工作仍由周保中负责。接到中央电令后,周保中将军毫无怨言,坚决服从中央安排。

周保中到云南后,先后担任中共西南局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省委统战部部长、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1950年6月,中央电令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陈赓代表中央前往越南帮助工作后,由周保中主持云南省人民政府和昆明市军管会的全面工作。周保中将军在云南工作期间仍然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对云南边疆的民族团结工作做出卓越贡献。

周保中在统战和民族团结方面的主要工作是:

1、统一民族上层人士,进行职位安排。

对在解放战争中,由周保中将军促成率部起义的滇军184师师长潘塑端和60军军长曾泽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元老李根源、龙云、龙泽汇;云南起义将领安恩溥、余建勋、谢崇文、曾恕怀;辛亥革命和护国元老李鸿祥、王九龄、金汉鼎、赵钟奇(回族)、马伯安(回族)、白之瀚、周钟岳、由云龙、陈维庚;民族工商知名人士王少岩、杨克成、赵贯一、孙天霖、李琢庵、刘淑清等,均被安排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正副厅局长或政协副主席、常委等职务。

2、“三反”、“五反”的尺度把握,保护好民族干部。

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周保中将军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同时,认真把握尺度,“首先疏通民族关系,解决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人民共同对敌,”顺利完成了云南的“三反”、“五反”运动。

经周保中将军关心和保护过的民族头人有:傣族地区的召存信、刀承宗、刀京版、龚绶、方克光、思鸿陞、多永安、多英培、衍景泰、钱东升、罕富有、蒋家杰及景颇族司拉山;傈僳族地区的裴拉欠、霜耐冬、茶光周(彝族)、段承经(白族);藏族地区的喜饶活佛、松谋活佛、督噶活佛、汪学鼎;拉祜族地区的李光华、张光明;苗族地区的王有道、项朝东等,并且在政治上对他们给予了安排。

3、开展建立民族自治县工作,建立了7个自治县。

他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主持制定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权机构组织暂行条例》,主持建立了7个民族自治县。

4、保护边纵部队。

在云南的整风运动中,他深入调查研究,力排众议,实事求是保护了边纵部队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如张子斋、欧根、王以中、杨永新、张旭、马曜等。

5、培养民族干部。

为了稳定边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951年8月,周保中将军主持成立云南民族学院,他亲自兼任院长,亲自主持招收了第一批少数民族学员。

6、文艺界的振兴。

他启用了大批有声望的民族知识分子,并兼任云南大学校长等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民族文化和文学艺术人才。

7、关注各族群众疾苦。

来源:大理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

1952年1月,周保中到丽江、鹤庆、剑川等地慰问地震灾民,了解群众疾苦,及时解决了灾区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

周保中将军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事迹还有很多,特别是在云南工作期间,为团结边疆各民族群众,维护边疆稳定,他呕心沥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各民族群众将以周保中将军为榜样,团结一心,同心同德,为大理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 技术运维: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