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7月14日,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伍荣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21-1949)——从比较分析角度看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为题,为省委党史研究室所在支部全体党员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杨伍荣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农村包围城市与‘城市中心论’的二律背反”、“笔杆子与枪杆子的辩证统一”、“正反两方面的间歇交织与反复纠偏”四个方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源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和主体框架,重点讲授了毛泽东如何在一步步探索中将中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提出符合中国革命道路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指挥四渡赤水,针对党内思想路线问题特别是为了反对教条主义撰写成《实践论》和《矛盾论》,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强调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等。讲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毛泽东思想是如何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如何实现的,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在于敢于直面问题和勇于自我革命。
此次主题教育专题党课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鲜活事例,进一步加深了党员对党的百年历程的历史基点的全面深刻认识和对“两个结合”的全面深刻理解,推动了党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和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三处党支部全体党员纷纷表示,此次党课将主题教育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既是对思想的洗礼,也对业务能力提升大有帮助,下一步将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党史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省委党史研究室三处 杨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