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华县五街镇西北边的咪黑们村,曾是解放战争时期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二大队开展反蒋武装斗争的地方,这里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深邃厚重。近年来,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历届驻咪黑们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单位专业优势,结合当地红色资源,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一项重要驻村任务来抓,使红色文化转化为时代精神,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建设教育基地,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支持和帮助下,咪黑们村建立了红色文化展览室、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二大队纪念碑、红色书屋等。红色文化展览室以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二大队开展的武装斗争过程为历史素材,以弘扬红色文化为引领,展示了当地百姓开展武装斗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羊皮褂、自制长筒枪、马灯、炊具等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串串文字,仿佛都在诉说当年咪黑们村民在民族大义面前展现出来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在警示人们居安思危,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红色文化展览室自建成以来,已先后接待省、州、县等各级各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百余人的参观,成为南华县党史党性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咪黑们村的楚雄州野生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百菌园,还建有“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二大队纪念碑”,在村委会建成了红色书屋,这些地方不仅是当地村民回顾历史、寄托哀思、奋发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五街镇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此外,为继续营造红色文化氛围,驻村工作队在村主干道路两侧墙面粉刷绘制红色标语、红色图画、红色人物等,并将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境保护、诚信孝义、文明行为规范等相关内容融入到文化墙体中,既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村民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又宣传了红色文化。
咪黑们村红色文化展览室
挖掘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化发展力。咪黑们村是南华县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民族文化深厚。2023年,云南省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咪黑们村党史文化长廊将在这里实施。这个项目建成后,咪黑们村将形成以红色文化展览室、党史文化长廊、彝族火草麻布纺织技艺传承展室、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二大队纪念碑、咪黑们村百菌园为一条线的五天公路彝菌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示范带,努力实现文旅融合、产业共生发展,促进广大村民生活富裕。同时,为了提高咪黑们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弘扬红色文化,驻村工作队还自学拍摄短视频,先后拍摄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咪黑们村》《乡村振兴 步履不停》《红色故事我来讲》《咪黑们村红色文化书屋》《彝绣风采》等短视频,发布在抖音、七彩云端、云南党建网、云南中共党史网等相关平台上。通过红色主题文化的软硬件打造,不仅盘活了“沉睡”的红色资源,还使咪黑村成为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阵地。
讲好红色故事,扩大红色文化感召力。红色文化浸润人心,抚慰灵魂。驻村工作队自发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集体撰写宣传稿件,制作宣传短视频,在咪黑们村小学、农户家、农村党员大会上、田间地头等各种场合宣讲党史知识,讲述红色故事。现在你来到咪黑们村,随便问一个村民“抗铲”运动和“羊皮大队”的故事,他们几乎都可以给你津津乐道地讲上一段。驻村工作宣讲小分队还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切入,融入当地红色故事,结合民生改善、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话题,以村民看得见的好处,摸得着的实惠给大家娓娓道来,深受欢迎。今后,驻村工作队还继续将宣讲扩大到周边村,积极在全镇形成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讲述当地红色故事和身边党史人物,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更加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源泉。
给村民讲红色故事
开展教育活动,激发红色文化新活力。红色文化激荡人心,催人奋进。为丰富学习模式,重温长征精神,驻村工作队组织咪黑们村党总支全体党员同志前往沙桥镇开展“喜迎二十大 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重走长征红军小道,聆听红色革命故事,瞻仰红色遗址,参观长征陈列馆,让党员们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辛,体会革命先辈们对党忠诚的高尚品格、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勇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赤诚为民的责任担当。驻村工作队还组织全村在校大学生开展“学党史 看巨变 我为家乡做贡献”教育实践活动,给他们讲家乡的党史人物和红色故事,让他们为家乡感到骄傲的同时,组织他们成立暑期文明实践青年志愿服务队,给身边人讲党史、打扫村庄街道、规范不文明行为、关心孤寡老人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念,让他们明确作为时代新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把革命洗礼转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奋发学习,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应有的那份力量。
参观红军长征过沙桥陈列馆
红色之花,终将灿漫。如今的咪黑们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村。未来,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咪黑们村必将会踏出更为铿锵的足音,书写新征程的新荣光!
(省委党史研究室驻村工作队吕海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