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州史志办大力实施“十红十进”举措,推动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记好红色家谱,与时俱进纪录党史华章。坚持党的决策部署在哪里,史志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党的实践发展到哪里,史志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编印《州委执政纪要》,编写《红河年鉴》、《党报党刊中的红河》,编纂《历史大事记》,出版《中国共产党红河州历史(第一卷)》,完成第二卷编写扫尾工作,启动第三卷专题研究,做到党的历史薪火相传、永不断章。
二是理好红色档案,全面系统保存党史资料。着眼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推进史志与档案协同一体发展,在全国率先建成史志资料数据库,着力打造党的历史文献部、工作资料库、影像记忆馆。坚持应存尽存入库、坚持系统规范建库、坚持开放高效用库。
三是管好红色遗址,有力有效保护党史资源。加强红色资源的抢救性保护、活态性传承、综合性利用。突出标识,挂牌保护一批;突出展陈,开发利用一批;突出教育,改造提升一批。全面有效保护好党史资源,使革命遗址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
四是编好红色教材,培根铸魂传承基因血脉。着力做深党史研究、做精理论阐释、做实精神传承。跟进汇编习近平总书记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学习活页,编纂红河百件党史大事、百名党史人物等党史读本;聚焦学史增信,用党的经验启迪人。围绕红河取得的辉煌成就编撰《红河荣耀》等一批励志书;出版《红河英烈大典》,掀起向全国史志工作模范吴志宏学习热潮,写好革命先烈“群英谱”,树好时代英模“先锋林”。
五是上好红色党课,守正创新发挥以史鉴今作用。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群体,推动党史教育进党校、进支部、进校园。实施“五课计划”,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和干部教育培训、办好政治理论“第一课”、党史教育专题课、党性分析自查课等课程;实施“五学行动”,以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用”领学,以“党史大家讲”论坛促学,以重走“长征路”研学,以百名专家讲党史、百堂党课进基层讲学,以党史知识竞赛督学。实施“一十百千工程”,上好青少年思政课。每个中小学校打造一个党史教育阵地,每名学生每学期参加十次党史专题活动,观看百部红色影视、阅读百本优秀图书、学习百位英模人物,全州选聘千名党史辅导员、上好千场党史宣讲课。
六是讲好红色故事,润物无声营造知史爱党氛围。牢牢把握“深实新”导向,推动党史宣讲进乡村、进厂矿、进社区,着力讲好红色故事。创新创作一批吸引力、感染力强的党史故事;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组建宣讲团,实施革命场馆讲解员素质提升工程。
七是树好红色文化,用心用情讴歌党的历史。加强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拍摄《杜涛》、《红色红河》等影视作品,推动红色影视活起来;举办纪念建党百年文艺晚会,推出歌曲《承诺》、舞蹈《星火》、话剧《查尼皮的马灯》,推动红色歌舞火起来;组织红色文化书画展、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展、红河奋斗百年路巡展等活动,推动红色展览热起来。
八是守好红色阵地,群策群力共建精神家园。增强党史话语体系阐释、转化与创新能力,推动党史宣传进基层、进军营、进网络。打造以红河书院、州博物馆为龙头,云南一大展馆、西南联大展馆为骨干,各类烈士纪念设施为支撑,县市乡史馆和基层党史长廊为延伸的红色场馆体系,建设全面覆盖的红色场馆矩阵。
九是立好红色丰碑,凝心聚力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合,推动专题教育进边疆、进民族地区,不断发扬“党的光辉照边疆、红河儿女心向党”优良传统。强化存史,筑牢“民族一家亲”历史记忆,坚定“过上好日子”的历史自信,强化育人,增强“紧紧抱在一起”的历史自觉。
十是推好红色旅游,统筹融合壮大红色发展动能。创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学习体验活动,推出瞻仰一次革命旧址、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办一次主题党日、走一次红色步道等“七个一”情景教育流程,打造接受精神洗礼的重要阵地;规划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打造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
(红河州史志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