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至公堂:闻一多在这里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发布时间:2023-12-03 18:09 来源:云南党史网

至公堂位于昆明市云南大学校本部,是云南贡院的主体建筑,建筑面积564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坡作卷棚式延伸,柱粗梁大,庄重典雅。南北两面皆雕花门窗,金碧彩绘。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此作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浠水县,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5年7月,发表著名爱国诗篇《七子之歌》;1932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全面抗战爆发后,他随校来到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在昆明期间,他较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加入“西南文化研究会”。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7月15日,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前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不幸遇难,年仅47岁。

毛泽东对闻一多的爱国行动曾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身上展现出热爱祖国、人民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追求真理拍案而起、舍身取义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坚定不移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和传承,激励广大中华儿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资料: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 云南网 制作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