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省委党史研究室以“四个聚焦”靶向赋能干部队伍转作风提效能
发布时间:2022-10-11 17:22 来源:云南党史网

省委党史研究室紧盯影响党史研究改革创新的症结根源,以“四个聚焦”靶向赋能干部队伍转作风提效能,精准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走深走实。

一是聚焦提升凝聚力,让目标责任严起来。党史部门既是党的历史的研究部门,也是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针对党史工作长期课题研究多、平时监管督促少,干部目标淡化、责任弱化、职能虚化等问题,坚持抓班子、带队伍、聚合力,建立完善周例会、月总结、季考评制度,落实“短期工作每日汇报,长期工作每周研讨;重急工作集中攻关,轻缓工作经常问效”,大力施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采取“挂图作战”、“责任跟踪”、“绩效考评”等措施,倒逼干部干在经常、严于日常,持之以恒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二是聚焦提升执行力,让资政研究实起来。坚持把“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作为衡量干部精神状态的重要标准,结合党史研究政治性、科学性、学术性强等特点,制定实施《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21条措施》,从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工作效率、推行科学高效工作方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保障监督5个方面进行具体细化,要求“凡是立项课题必须有工作方案和阶段性计划,凡是开展课题研究必须有史实和调查依据,凡是出版发行著作必须经编委会审核把关”,督促干部在课题研究中“抓紧快干、真抓实干”。大力开展“你的课题是什么?课题干到哪一步?课题价值在哪里?”质量效率“三问”活动,提醒督促干部走出办公室、沉到一线去,切实形成“打开思路搞研究、依据史实搞研究、一线调查搞研究”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是聚焦提升影响力,让能力素质强起来。坚持以提升党史干部整体业务素养为着眼点,深化推进“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制定下发《关于创先争优绩效考核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11类39项加分项,通过量化考核标准,把工作实绩与绩效奖励结合起来,与评先评优结合起来,与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同时,设置“作风效能先进榜”,大张旗鼓褒奖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常态化推进“创先争优”走深走实。着力培养能讲、会写、善谋、苦干的综合型党史干部队伍,印发《“岗位练兵争先进”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开展“每月一学”“每月一讲”活动,找准工作差距,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开展“试讲”活动,让“四史”宣讲团成员登台亮相、试讲评比,增强党史宣讲育人本领;通过组建“文稿组”,推行“揭榜挂帅”等做法,培养党史干部敢挑大梁、能担重任、提笔能写的硬本领,切实将党史干部比学赶帮超的内生动力转化为党史资政育人的影响力。

四是聚焦提升创造力,让党史工作活起来。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党史研究工作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利用制定《党史工作五年规划》契机,在全室干部中开展“当前党史工作怎么看、今后党史工作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切实将党史研究工作改革发展的出路看清楚、想明白、干实在。以资政研究为导向,主动融入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围绕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加快推进新时代党史研究工作,把全省关注、人民需要的高质量党史资政工作贯彻好、研究好、服务好。以党史育人为导向,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主力军作用,深入开展全省党史系统“七进”活动,积极服务“万名党员进党校”、“云岭先锋”夜校等省内知名教育平台,以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以创新工作方式为导向,借鉴省内“数字云南”、“智慧党建”等全国领先的信息化做法,探索构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库”、“红色智库”、“党史人才库”信息化平台,形成以信息化推动党史资料征编、研究编撰、资政育人、人才培育、革命遗址保护开发为一体的全链条、网格式党史研究工作新局面。

(省委党史研究室 王宇星供稿)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 技术运维: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