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沉下心来 扑下身子 抓好落实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0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早在20113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讲话的题目就是:关键在于落实。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经验。20202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最后给参会同志提的三点要求,第一点就是要狠抓工作落实。对于抓好当前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基层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如何把总书记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坚持问题导向,分层级理清影响落实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把工作落到实处的要求落到实处,仍然是关键当中的关键。

坚定理想信念,才有抓好落实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和平建设时期,生死考验有,但毕竟不多,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确实比较难,但也不是不能检验。那就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

当前虽然是和平建设时期,但很多干部正在面临着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死考验。战就是战役。以湖北武汉为重点的医疗救治一线医护人员,钟南山、李兰娟为代表的科研攻关团队,军令如山、冲锋在前的部队官兵,他们都在冒着被疫病感染的巨大风险,用生命守卫人民的生命安全。动力源自何方?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绝不选择逃避和退缩。他们的坚定,来源于对党的忠诚和信念,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来源于对国家好、民族好、我们才会好的情感认同。榜样就在当下,榜样就在身边。榜样能不能成为力量,就看我们能不能反躬自省。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绝大多数干部时下并不需要面对这样的生死考验。我们需要付出的是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汗水,立足本职岗位,把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好。在前方的干部还在流血、还在牺牲的关键时刻,我们后方的干部只要精神上不缺,没有得软骨病,还有什么理由,还有什么颜面不沉下心来、不扑下身子去抓落实呢?

以人民为中心,才有抓好落实的勇气。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更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说的。坚毅之勇,来自何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任何多余的解释都抵不上这些坚定而深情的话语,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装着的始终是人民。

抓落实抓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落实,不是什么其他落实。在疫情防控中抓好坚决打好疫区保卫战,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加快科技研发攻关,扩大国际和地区合作,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的落实,着眼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抓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的落实,着眼的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抓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的落实,着眼的是经济的平稳运行;抓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的落实,着眼的是人民群众的收入问题;抓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落实,着眼的是困难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抓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落实,着眼的是企业员工的收入和财政税收;抓春季农业生产的落实,着眼的是农村群众的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抓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的落实,着眼的是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抓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落实,着眼的是巩固好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这些要求,哪一项不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基层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只要把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民群众身上,方向就不会错、路子就不会偏。碰到困难问题时,因为有人民群众这个最大的靠山和后盾,就会有迎难而上、直面解决的信心和勇气。

提高领导本领,才有抓好落实的底气。底气来源于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在最后要求领导干部提高工作本领时强调,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面对抓好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措施落实的繁重任务,省级统筹、市县落实仍然是抓好落实最重要的工作原则。州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抓落实中要在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前提下,突出五个导向。一是突出目标导向。各地区、各部门、各县市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任务也千差万别。只有科学定出比和拼的标兵标杆,紧盯自己的目标,干才有方向,才能分区分级精准制定双胜利的工作策略和路径措施。二是突出问题导向。不怕存在问题,就怕发现不了问题。问题往往不在会议安排上、文件要求里,更多时候是在落实的途中、办理的环节上。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绝大多数恰恰是因为当地的领导干部没有发现问题。领导干部不带着干部拼、不领着群众干,就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也就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三是突出改革导向。问题发现了,就需要解决。对当下基层抓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少领导干部仍然面临"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尴尬。怎么办?只有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以解决。基层各级党委的深改委、改革办,关键时刻要顶得上、特殊时期要用得好,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当得改革两个字。四是突出实绩导向。在落实双胜利各项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看的是成效、比的是成果、拼的是实绩。干也干了抓也抓了,问题没有解决、事情得不到落实、任务没有完成,这样的干部也不能算好干部。五是突出风险导向。墨菲定律提示我们,风险无处不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求我们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制定施工图时把形势的严峻性分析得更深刻透彻一些、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在抓落实的过程中把困难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在政策措施的落地上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把不利因素和影响降到最低。

改进工作作风,才有抓好落实的正气。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在总结前一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时,对少数表现不佳,甚至很差的干部一口气列举了四个有的:有的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畏首畏尾,什么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动;有的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有的敷衍应付、作风飘浮,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仍然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少数干部存在的这些问题,除理念信念不坚、宗旨意识不牢,主要原因还是工作作风不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抓落实需要基层各级干部亲力亲为、亲自上阵。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党员看领导,跟我上你们冲是人民公仆和官僚的最大区别。夺取双胜利的艰巨任务就摆在眼前,基层干部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困难最多矛盾最杂的地方,理清影响落实的问题,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解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历来都是靠苦干、实干出来的,没有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在第一线一往无前、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哪有什么海晏河清、时和岁丰。

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千千万万基层党员干部的埋头苦干抓落实,双胜利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罗向阳 执笔)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 技术运维: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