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细飞
中央决定,今年要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此,省委决定,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有机结合,一并部署,先行启动,待中央部署后,不断深化完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怎样才能做到干净呢?我认为要有一颗平常心,以平常心对待权力和欲望。
一、正确认识权力
权力是源于公共管理需要为统治阶级所掌握,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所施加的一种政治控制力。在我国,政治权力本质上属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这一本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于权力来源的认识,决定了对待权力的态度和行使权力的目的。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才真正实现了“主权在民”,权力最根本的性质就是权力的人民性。这决定了共产党人手中权力行使的最终目的,只能是服务于人民。马克思曾指出,共产党人掌权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政权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决定着政权存亡和事业的成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着眼于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落实到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实际工作中。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权力价值观:一种是以权谋私,掌权为索取;另一种是执政为公,掌权为奉献。在剥削阶级看来,权力的惟一价值就在于满足个人或少数人的私欲,而共产党人则以党和人民的需要来决定权力的取舍,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来评判权力的价值,坚持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毛泽东多次说过,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坚持为民谋利的权力价值取向,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运用权力进行决策时,必须始终把为民谋利作为其决策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取利益,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对权力价值取向的评判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和群众标准的统一。
二、正确对待欲望
“欲望”,就是那些超出自己本分的想法和要求。许多党员干部刚开始工作时都怀着为民服务的热情,能做到勤恳踏实、清正廉洁,但是在各种诱惑面前,不虑于微,不防于小,不堵于初,总会有个别干部终因“忍不过”而吞下“诱饵”,祸延国家和人民,殃及自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定力。在内心形成一种强大的 “定力”,才不会思想失重、操守失据、防线失守。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把幸福看作是高于任何物质生活和境遇本身、超越富贵贫贱之上的一种心理体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吃粗粮,喝生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乐在其中,不正当的财富和官职就像过眼烟云。在孔子看来,幸福与物质的丰裕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取“不义”即不道德的方法获得富贵,那不是真正的幸福,是不值得人去追求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他的官吏讲过一句话:“国家给你的俸禄就像一口井一样,虽然不多,但井水是井上淌着的,那些所谓的横财就像那些山洪暴发淌下来的浑水一样,如果你去拿了,你就会被山谷淹死,守住自己的一口井,守住自己的俸禄,源源不断,流复自生”,林则徐说过一句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有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有财增其过”。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欲望,坚定理想信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珍惜政治生命,珍惜平凡生活,珍惜家庭亲情,珍惜荣誉名声,真正做到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努力工作。人生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钱财和权力吗?其实钱财和权力并不是他的全部,我认为积极做事,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才最高尚,也最充实!我们每个人要算好“人生大账”,在有限的人生,“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样心里才踏实。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警醒,学会拒绝诱惑,克制各种非分之欲、不正之欲,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姿态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在干净干事的事业追求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飞扬自己的人生激情。
三、要有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指平常的心境,要真正认识它、理解它、拥有它,需要一种境界。平常心,是一种风度,一种优雅,一种大家气概,一种绅士做派,一种灵魂的修炼,一种自我的美育,一种文化品格,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品味。说白了,平常心,就是从容的心境。它最渴望的不是妖艳的鲜花,也不是醉人的掌声,而是生命中的平静和平静中的从容。拥有平常心,我们的生活就会很真实、很美丽。而这种心境,恰恰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廉政建设最根本、最有力的保证。如果说廉政是一棵树,那么这平常心就是滋养它的沃土,没有这沃土的滋养,廉政之树就不会长得高大参天、枝繁叶盛。相悖于廉政的是腐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性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一颗平常的心,难填的欲壑,名利的纷争把他们陷入其中。当他们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这份平静,这才真正明白,平常人之平常心其实很贵、很重!
佛家说:有求皆苦;儒家说:无欲则刚;道家说:清心寡欲方得道;现代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而我认为,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
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人生智慧的提炼,是人生严肃的态度,它能帮你成为精神的富翁,自由的主人。只要有颗平常的心,就能慎物结缘,自甘平淡,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就能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面对物质的引诱,心不动,手不痒。它能使你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没有小肚鸡肠的烦恼。白天知足常乐,夜晚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说话腰杆也硬。人体神经系统常处于一种稳定平衡有规律的正常状态。我们再看看那些拒绝平淡者,他们管不住自己的贪欲,有的掉了脑袋,有的当了囚犯,有的虽然侥幸没被检举揭发出来,但他们整天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听见警车叫,心里直扑腾,心灵失去了自由,处处如履薄冰。
保持一颗平常心,它是一种人生的觉悟,一种生命的境界,它能帮你事业有成,实现人生价值。在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两次进藏,历时十年。当祖国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最前列。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孔繁森仍能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仍能恪守与人民患难与共的那份情怀,仍能视个人名利“淡似狮泉河水”。试想,如果没有一颗平常心,这些他能做得到吗?还有我们独龙族的高德荣同志,长年坚守在独龙江畔,既使当上了地厅级干部,他仍然把自己当成平常人。他主动要求从机关调到基层,拒绝安逸,勇挑重担,为独龙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这一行动,没有一颗平常心行吗?
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抵制贪欲、守住节操的坚固防线。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他还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路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土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因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他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贪欲者的误区就在于得到金子之后,还念念不忘地想要仙人的那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他们根本没有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欲望像海水,总是越喝越渴。有些东西,是我们应该得到的,比如工作的报酬、友谊和爱情。而有些东西则是我们必须摒弃的,譬如卑鄙、索取和贪婪。我们可以不去计较自己的工资收入比别人低多少,不去羡慕那些明星大腕博得的掌声与喝彩,我们更不屑于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们花天酒地,灯红酒绿。而是静下心来,思考生命的真谛,工作的意义,认认真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平和地保持着那种“宠辱不惊,看庭院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的良好心境。
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就必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所求,又无所求。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必须自觉接受法律、工作纪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视约束为待遇,视工作为享受。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必须做到:为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全心全意造福黎民。为文心怀淡泊,志存高远,努力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良心的作品。为人倘若不能成为支撑大厦的栋梁,则甘心做平凡的砖瓦和沙石。立足平凡,安于平凡,乐于平凡,居于平凡,我们人生智慧就会升华,就能有一颗坦荡荡的胸怀,有一种生命崇高的境界。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