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中共云南地方组织90年述略(上)
发布时间:2016-12-22 11:46 来源:云南日报

中共云南地方组织90年述略(上)

 
 

伟大的道路 光辉的历程 

——中共云南地方组织90年述略(上) 

陈赓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进入昆明
1950年3月24日发布的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副主任、主席就职公告
创建中共云南特支的中共党员李鑫
云南特支书记吴澄,是云南第一个女党员
第一届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

作者:余红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1926年11月7日,云南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成立,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把地处边疆、民族众多、苦难深重的云南,引上一条充满希望和光明的道路。从此,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云南地方党组织和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带领云南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无私奉献,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云南人民的彻底解放,用心血和汗水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云岭大地旧貌换新颜,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24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建立后,在李鑫、王德三等一批革命先驱的领导下,云南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中共云南特支利用云南军阀内部矛盾,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推动“倒唐”运动,迫使反动军阀唐继尧下台,不但为北伐战争后方消除了最大隐患,也为云南国民革命和群众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加强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的力量,中共广东区委派王德三等一批党员回云南,1927年3月1日,在中共云南特支的基础上建立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在如火如荼的大革命形势影响下,中共云南特委领导、建立了省农民协会、工会、妇女解放协会、学生联合会等群众组织,掀起了以工农运动为主体的国民革命高潮。党组织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至1927年9月,党团员由中共云南特支成立时的5人发展到约200人。同年12月,中共云南特委在昆明召开扩大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至1927年底,全省有党团员198人,昆明有14个支部,5个县有党的组织,另有党开展工作的地方9处。

大革命失败后,云南地方政府追随蒋介石实行“清党”,大肆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8年1月13日,国民党军警封闭了云南国民党左派党部及省工会、农会、妇协等进步群众团体活动的据点,逮捕了赵琴仙等数十名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3月30日,赵琴仙、陈祖武、罗彩3名共产党人遇害,他们是云南牺牲的第一批共产党人。据当时《布尔什维克》杂志公布的统计资料,在“清党”中,云南有300余革命同志被抓捕,被杀害和失踪的在120人以上。在异常复杂险恶的形势下,中共云南省临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和六大精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工矿和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积极准备武装暴动。

1928年4月,由于中共云南省临委书记王德三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和前往苏联莫斯科出席党的六大,为加强省临委机关的集体领导和对全省各地基层组织的指导,省临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由赵祚传、吴少默、吴澄3人临时组成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行使中共云南省临委职权,领导全省斗争。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省特委于1928年10月13日在蒙自查尼皮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7人,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这是云南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全省党员代表大会。中共云南省临委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工矿农村后,党组织在广大农村和工矿企业得到较大发展。到1928年底,云南的党团员增加到600多人,建立了中共迤南区委、蒙自县委和个旧、石屏、嵩明3个临时县委,以及16个特支、10多个党支部。

 

1930年1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云南省临委在昆明召开扩大会议,正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云南省委,王德三任省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成立后,加强了对工运、农运和武装斗争的领导,到1930年上半年,先后建立了蒙自、嵩明、个旧、易门、陆良、石屏、宁洱等7个县委,全省共有30多个党支部,党员人数为390多人。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尤其是武装暴动使反动派十分震惊,国民党云南当局加紧了对地下党的镇压和破坏。由于叛徒出卖,中共云南省委机关遭到两次严重破坏。到年底,省委书记王德三等一批领导人先后被捕牺牲,由于失去了党的领导,云南革命转入低潮,但仍有一些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在各地坚持斗争,在滇西南的宁洱,地下党员罗有祯领导了勐先暴动;在滇东北的会泽,党组织组建了云南救贫义勇军第一师,开展武装斗争。

1935年和1936年,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先后经过云南,促进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政治觉醒,云南各族人民以各种方式支持红军。在红军长征的影响和上级党组织的关怀下,经过地下党员的艰苦努力,1935年11月,成立了中共云南临时工作委员会。党组织恢复重建后,立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7月成立了中共昆明支部。至1938年6月,昆明支部共有党员12名,建立了3个党小组。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争取云南地方实力派参加抗战,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领导下,云南地方党组织对云南地方实力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了大量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统战工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的形成和发展。1938年8月,根据云南党组织的要求,中共中央长江局派马子卿到昆明,将中共云南临工委和昆明支部两个平行的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统一后的中共云南省特委,立即采取措施巩固和扩大党的组织,至1938年12月,中共云南省特委有党员75名。

为适应新形势和斗争的需要,1939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精神,在云南省特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云南省工作委员会。省工委成立后,按照周恩来提出“把西南的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更能战斗的党”的要求,加强党和党的外围组织建设,努力从云南的实际出发,积极团结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组织发展中逐渐克服了关门主义倾向,党员人数有较大增加。1939年4月,全省有党员190余人;到1940年初,党员发展到247人,恢复建立了罗平、弥勒、昭通、泸西4个县委,在全省30多个县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或开展了工作。

在抗战后期,云南地方党组织以西南联大为基地,在大后方掀起了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使进步力量不断壮大,民主空气空前活跃,云南省会昆明被誉为国统区的“民主堡垒”。至1944年,除滇军中的党员、南方局直接联系的党员以及外省区疏散到云南的党员外,中共云南省工委直接联系的党员有190人。与此同时,在中共云南省工委的直接领导下,“新民主主义者联盟”(“新联”)、“云南民主青年同盟”(“民青”)、“云南民主工人同盟”(“工盟”)等党的秘密外围组织相继成立,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一批党的工作据点。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政策,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和发动昆明爱国学生率先吹响了反内战、争民主的号角,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序幕。“一二·一”运动把反内战、争民主的烈火燃烧到全省城乡各地,坚定了云南人民争取解放的信念,并为云南城市爱国民主运动和农村武装斗争准备了干部,经过运动的锻炼,有100余名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据不完全统计,到1946年,云南全省有党员268人,“民青”成员由运动之前的300余人发展到600多人。

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争取云南人民的解放,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积极领导城市和农村两个战场的斗争。在城市,先后领导了反对国民党特务制造“李闻惨案”、抗议美军暴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助学运动和人权保障运动、“反美扶日”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这些运动不但使云南党组织和爱国民主力量经受了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而且为全省农村武装斗争培养了干部,输送了大批有生力量。在农村,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准备和据点建设,1948年2月,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云南各族人民举起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旗帜,先后组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等人民武装,创建了10块连片的游击根据地。1948年7月,全省党员发展到7000人。1949年1月1日,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活动在滇东南、桂西和黔西南的人民武装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同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桂滇边工委和中共云南省工委合并,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云南各地人民武装与桂滇黔边纵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下辖12个支队,两个独立团,其中有10个支队和两个独立团诞生和活动在云南境内。

在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持下,云南人民武装斗争的烽火遍布三迤大地,短短两年时间,云南人民武装由1000余人发展到拥有5万主力部队和10万护乡团、民兵的人民武装。到1949年底,游击队活动范围遍及全省90多个县境,解放了61座县城,在全省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云南境内建立了12个专员公署(临时行政委员会)。党领导下的云南人民武装,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云南的统治,震慑了云南反动势力,钳制了10多万国民党部队。在人民解放军逼近云南,云南城市爱国民主运动和农村武装斗争蓬勃发展的形势下,经过党中央和云南地方党组织长期统战工作,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在昆明宣布起义,昆明及云南部分地区实现和平解放。随即,人民解放军乘胜进军云南,展开追歼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滇南战役,把红旗插到祖国西南边境线上。1950年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司令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二书记陈赓在云南地师级以上干部会上庄严宣布云南全省获得解放,中共云南省委正式成立,滇桂黔边区党委结束。

从1926年中共云南地方组织成立,到1950年云南全境获得解放的24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云南各族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了艰难卓绝的斗争。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云南各族人民彻底翻身解放,云南历史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责任编辑 耿嘉 郭笑笙)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 技术运维: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