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金沙水拍云崖暖——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
发布时间:2016-10-22 09:48 来源:云南党史网
 皎平渡对岸四川会理所立石碑,刻有帮助红军渡江的37位船工名字
 
                         

陈云题写的皎平渡“红军渡江纪念碑”

 

 

 聂荣臻题写的皎平渡“革命胜地 山川增辉”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两天后,刘正富才率滇军到达禄劝鲁车渡,发电向龙云报告查明红军已由皎平渡渡江

 

1935年2月11日,龙云下令金沙江沿线收藏所有船只的电文

 

余红

金沙江一泻千里,水流湍急,难以徒涉,是红军北上的一大险关。早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共中央即制定了中央红军北渡长江的战略计划,拟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到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由于蒋介石派重兵在长江沿线防堵,红军被迫改变行动方向,未能渡江。为粉碎蒋介石欲将红军歼灭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于4月下旬从贵州境内先后进入云南平彝(今富源)县境。鉴于敌人疯狂追堵,中共中央决定迅速脱离追敌,向沾益、曲靖方向前进。此时,敌人集中了70个团以上的兵力追击红军,而曲靖地区不便于进行较大的机动作战。面对急剧变化的军情,中革军委决定抓住金沙江两岸空虚的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江,转入川西建立根据地。随即,中央红军转兵向西,从滇东向滇中地区进发。

    四次部署  决策渡江

1935年4月28日,红军中央纵队抵达寻甸鲁口哨,中革军委在这里首次作出抢渡金沙江的战略部署,命令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率工兵经嵩明以北,取捷径急行军赶到禄劝县的金沙江边架桥。但在何处架桥,没有明确指示。

4月29日,中革军委在寻甸鲁口哨第二次发布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中革军委以“万万火急”致电中央红军一、三、五、九军团,要求“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电文对各军团行军路线、渡江地点、战术原则、宣传纪律作了明确指示。规定三军团为右纵队,一军团为左纵队,军委纵队及五军团为中央纵队,分三路向金沙江前进。命令一军团派一个先头师于5月1日到禄劝,以便赶往江边架桥;三军团派先遣团带电台赶到江边架桥;九军团则于相机占领东川后,西行至盐厂、盐坝或干盐井渡江。

随着对各方情况的了解和掌握,5月1日,中革军委第三次调整渡江部署,进一步明确除九军团外的红军主力抢占金沙江渡口的任务:命令左路红一军团抢占元谋龙街渡口,右路红三军团抢占禄劝洪门渡口,同时增加了中路由军委刘伯承参谋长率干部团一个营到禄劝县皎平抢占渡口的任务。调整后,抢占渡口的任务由原来一、三、九军团3支部队,变为一、三、九和干部团4支部队执行,渡江地点分别为元谋龙街、禄劝皎平和洪门、东川4个地点,要求各路部队在5月4日前赶到指定地点架桥。

按照军委5月1日的部署,中央红军各路部队迅速展开抢占渡口的军事行动。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抢占禄劝洪门渡口、元谋龙街渡口后,因受各种因素制约无法渡江。5月5日,中革军委紧急电令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分别限于6日和7日前赶到皎平渡渡江。这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对抢渡金沙江决策部署作出的第四次重大调整。这次调整,保证了红军大部队在敌军追兵赶到之前全部渡过金沙江,避免了被国民党军夹击于金沙江两岸的危险。

    兵分四路  抢占渡口

夺取渡口是抢渡金沙江的先决条件,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按照中革军委命令,各路红军与敌人展开了抢夺渡口的竞赛。最先到达金沙江边并抢占皎平渡口的是中路刘伯承率领的干部团。5月1日,军委令刘伯承率干部团先遣营附一个工兵连,外加李克农带领的中央工作组,带一部电台,前往禄劝皎平渡抢占渡口。经过一昼夜急行军200多里,5月2日夜里十一点多钟,干部团先遣营前卫连率先到达皎平渡口。在船工张朝寿等人的帮助下,红军找到2只被沉到江底的木船。经过抢修后,5月3日凌晨,红军先头部队率先渡江到北岸,占领厘金局和中武山渡口,缴获4只木船。干部团先遣营渡江后,立即向通安州方向派出部队警戒。5月3日晨,陈赓率干部团主力赶到皎平渡渡江后,立即奔袭通安州,经过顽强战斗,打退川军进攻,顺利占领通安州,保障了渡口的安全。

左路红一军团连克禄劝、武定、元谋3座县城后,其前卫部队红一师于5月4日赶到离元谋县城30公里的龙街渡口。川军1个团已经预先控制了龙街渡口北岸,沿江修筑工事,隔江向红军射击。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也早就令元谋县长毁船封江,把江边的30余只木船烧毁。红一军团在龙街渡口找不到渡船,便在龙街渡口上游石花滩一带架设浮桥,因江面宽阔和水流太急,加上敌机轰炸骚扰,数次架桥未果。

右路红三军团先头部队十三团以每昼夜80公里的速度,于5月4日赶到洪门渡口,顺利抢占渡口。由于敌人事先已将船只藏匿,红军只找到1只小船,红军随即用这只船摆渡。因水流湍急,来回摆渡十分困难。之后,红三军团在渡口架设浮桥,但几次架设浮桥均被大水冲垮,只好仍靠仅有的1只小船继续组织渡江,进展十分缓慢。正当红一、三军团面临危局之际,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当机立断,电令红一、三军团(除十三团继续在洪门渡江外),全部赶往皎平渡口过江,不得延误。中央的这一紧急指示,为红一、三军团指引了一条渡过金沙江的胜利之路。

长期担任牵敌任务独立作战的红九军团进入云南平彝后,遵照中革军委命令继续单独行动,向滇东北挺进,以掩护红军主力向曲靖方向前进,先后占领宣威、会泽县城。根据中革军委抢渡金沙江的命令,5月4日,其先头部队七团赶到金沙江边,占领巧家县树桔渡口(现属昆明市东川区)。

    七天七夜  胜利过江

干部团抢占皎平渡后,随即着手架设浮桥。因水深流急,加上敌人早已将能架桥的材料烧毁或藏匿,架设浮桥计划未能实现。红军在江边总共找到的7只木船,除1只无法使用外,决定用6只木船来回摆渡过江。为了加强对抢渡金沙江的领导,中革军委专门成立了渡江司令部,由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任司令员,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任政委,负责指挥中央红军的渡江行动。刘伯承亲自制定了《渡河守则》,指定干部团负责维持各部队渡江秩序。渡江司令部将6只木船都编上号,规定2只大船每船乘坐60人,4只小船每船乘坐40人,严格按照规定人数载人。每船除船工外,还有一名指挥员,行船时必须按照他的命令行事。规定部队到达江边后必须听命于渡江司令部的指挥,并按指定的船只排队上船,各级首长渡江时也不例外,要服从渡江司令部的统一安排。同时规定渡船不许载马匹,由坐在船尾的人拉住缰绳,让马跟着船游过江去。为了尽快渡江,红军还注意对船工的组织宣传工作。每天付给船工5元现洋,并宰杀肥猪改善船工伙食。船工们十分感动,他们打破金沙江不夜渡的传统,不顾疲劳,奋力为红军划船。渡江司令部将37名船工分成两班,每只船安排6名船工,3人一班,来回划船10次换一班,歇人不歇船。夜间摆渡时,红军在北岸点上汽灯,在南岸燃烧几堆大火照明,以免发生事故。

5月5日,中央领导人和红军首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来到皎平渡口,在刘伯承的陪同下渡过金沙江,又在江北岸的石洞里继续指挥红军过江。当晚,军委纵队渡江完毕。

单独作战的红九军团于5月4日抢占树桔渡口后,在船工饶树清等人帮助下,从江边捞起一只破船。红军将船修好后,立即开始渡江。过江的红军侦察部队伪装成国民党军,连夜奔袭上游的汪家坪盐场,将缴获的5万公斤食盐分给船工和群众,赢得群众的大力支持。群众纷纷报告船只藏匿地点,帮助红军打捞出被敌人沉到江底的40余只运盐船,并自告奋勇地将船划到树桔渡口,送红军渡江。5月6日,红九军团全部渡过金沙江。之后,红军按质论价付给船主船钱后,将船捣毁抛入江中。

5月6日,按照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除留十三团继续在洪门渡江外,主力大部以日行65公里的速度,按军委规定的时间于当天抵达皎平渡口,当晚开始渡江,至7日渡完。红三军团十三团在洪门渡渡江后,用重金买下渡船,将其烧毁,以免落入敌人手中。

5月6日,红一军团也按照中革军委命令从龙街渡口赶往皎平渡口。此地离皎平渡口有120公里,为抢时间,红军沿江边走小路行进,许多地方没有路,指战员们就开路前进。红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以日行60公里的速度行进,途中在鲁车渡获得一只木船,渡过一个野战医院,其余人员于5月8日赶到皎平渡,连夜渡江,至9日凌晨全部渡过金沙江。

一直担任殿后任务奉命在禄劝石板河阻敌的红五军团,坚守阵地5天5夜,多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坚持到红军主力过江后,才于5月9日撤出阵地,急行军40公里赶到皎平渡,当天迅速渡过金沙江。

自此,中央红军3万人马经过7天7夜连续奋战,分别从禄劝皎平渡、洪门渡、鲁车渡和东川树桔渡全部渡过金沙江,实现了遵义会议作出的北渡长江的战略计划,跳出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企图聚歼红军于云南金沙江南岸的阴谋,为夺取长征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 技术运维: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