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铭记长征历史 弘扬长征精神
发布时间:2016-09-12 14:42 来源:云南党史网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80年前在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考验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历时之长,征程之遥,路途之险,困难之巨,举世罕见,旷古未闻。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以弱克强,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一、长征是伟大的英雄史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三省,不断向关内入侵,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广泛动员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国民党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数十万大军,连续不断地向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发动“围剿”。特别是从19339月起,他们调集上百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及其他苏区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当时,由于“左”倾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肩负起领导抗日民族战争的历史任务,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即长征。随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先后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历时1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红二十五军长征历时10个月,行程近万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15个月,行程万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近1年,行程约2万里。四路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合计约206000人,共经过11个省,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大江大河有24条,翻越的主要雪山有20多座,还穿越了15200平方公里荒无人烟的水草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总行程约65000里;途中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其中师以上规模的120多次,歼灭与击溃敌军数百个团,毙伤敌军数万人,俘敌少将以下官兵2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数万支、骡马2000多匹。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432人,沿途补充兵力为数万人,长征结束时,共保留下来57000余人。长征途中,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里就有一至二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两次经过楚雄。19355月,中央红军过楚雄。429日,中央军委在云南寻甸鲁口哨、汤沽地区下达了《关于我军迅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的指示》。430日,中央红军分三路向金沙江急进,51日进入楚雄州境。 5月1,红一军团连克禄劝、武定两座县城,挥戈西进至武定县石腊它时,兵分两路:一路抄小路直插元谋县龙街渡,5月3控制龙街渡口,但船只已被敌人焚毁或沉于江中。二路沿大道进击元谋县城,占领县城后,在城内及附近村寨开展群众工作,并在马头山布防,准备阻击尾追之敌。红一军团三天连克三座县城逼向龙街渡,把尾追敌军牵向元谋。正当敌军尾追红一军团的时候,干部团和三军团分别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禄劝县皎平渡、洪门渡急进。红军干部团在刘伯承指挥下,出其不意,夺取了敌人防守薄弱的皎平渡,为大部队过江打开了通道。在龙街渡和洪门渡的红一、三军团按中央军委的电令也随后赶到皎平渡,渡过了金沙江。中央军委命令五军团在离皎平渡60多公里的石板河布防,阻击尾追之敌。敌十三师一次又一次发动进攻,均被红军击溃。59日傍晚,五军团奉命撤出阵地,到皎平渡过江。至此,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和军委纵队、干部团二万余人,凭着6只小木船,仅77夜,不失一兵一马安然渡过了天险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19364月,红二、六军团过楚雄。412日,红军二、六军团进入楚雄州境内的罗次,然后兵分两路,挥师西进。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军团到罗次猫街宿营,次日,到达禄丰县城附近的河西、中村一带,贺龙总指挥在科甲完小同教师座谈。415日,红二军团主力从禄丰旧庄一带向楚雄进发,当天上午,兵临楚雄城下。下午2时发起进攻。国民党飞机到楚雄上空盘旋侦察。红军迅速占领了城外碉堡,由古山寺居高临下,用机枪猛烈扫射。至下午6时许,占领了整个楚雄城。这次战斗,毙敌17名,俘敌40余名,缴获各种枪支120支,子弹2717发,军用物资一大批。在红军进攻楚雄城的同时,红军六师在饱满街、田心一带,与尾追敌军鲁道源旅发生战斗,红军牺牲13人。当天夜里二点钟,红军撤离饱满街继续向西进发。 4月16,红二军团撤离楚雄,于当日傍晚攻下镇南(今南华)县城,俘敌团防大队长等10余人。17日,红军离开镇南城,在天申堂一带宿营,19日进入祥云。

从罗茨分路西进的红六军团在肖克、王震的率领下,413日到武定县秧草地一带宿营,14日到达禄丰县的元永井。15日,红六军团到达盐兴(今禄丰县黑井)。16日上午,红军顺利进入牟定县城。当晚,在北鼓楼戏台召开群众大会,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行,宣传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当晚半夜,红军撤离牟定向姚安前进。17日上午,红六军团进驻姚安县城及附近村寨,开展群众工作。18日下午,红军又与尾追到姚安的滇军发生了战斗,击退敌军后向西转移。19日上午,红军占领盐丰县城(现大姚石羊)四周高地,经猛烈攻击守敌,进入城内,打开盐仓,向群众发盐。至420日拂晓,红六军团撤离盐丰,到宾川与红二军团会合,往丽江石鼓渡江北上。

伴随着红军的足迹,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楚雄大地。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楚雄地区的武定、元谋、罗茨、禄丰、广通、盐丰、楚雄、镇南、盐兴、牟定、姚安、大姚12个县(当时的建制),纵横2000多里,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充分发挥了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在彝州大地上播下革命火种。在红军的影响下,楚雄各族人民纷纷支援红军,当向导带路,保护红军伤病员,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禄劝县皎平渡的27名船工冒着生命危险,日夜为红军摆渡,为红军顺利渡江作出了巨大贡献;楚雄地区1200多名贫苦青年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武定县万德等地41个村寨的贫苦农民揭竿而起,掀起了反抗土司的斗争;特别是中央红军过楚雄后,楚雄党小组、党支部先后成立,领导开展了楚雄的革命斗争。在二、六军团过楚雄期间,中共楚雄党支部配合工农红军攻占了楚雄城。之后不久,便爆发了由共产党员、楚雄县常备队分队长陈世昌领导的“三街暴动”,发展成以陈世昌为大队长、杨家贵为副队长的500多人的“楚易峨双游击大队”,轰轰烈烈开展了对反动统治的斗争,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当局的第一枪。

二、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启示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长征之路,没有终点。回顾历史,在于启示未来。我们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从中汲取推动楚雄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一)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我们弘扬长征精神,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矢志不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二)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切奋斗和牺牲,都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美好、安康的生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不足、发展滞后、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问题,仍然是主要矛盾,只有加快发展推动跨越才是解决楚雄一切问题的根本源泉、根本动力、根本举措。我们弘扬长征精神,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发展机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克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长征的胜利,是军民大团结的胜利。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史。历史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生命和力量源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唯大、人民唯先、人民唯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毛泽东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全面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地位和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必须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州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作者:侯志荣,系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 云南网 制作及维护